|
|
|
|
|
|
|
|
|
|
|
|
电子邮箱:webmaster@nbetdz.com |
|
|
|
|
|
|
|
|
马上又到“七夕”节了,大家都说这是“中国情人节”,而我却喜欢它的另外一个名字“乞巧”节——祈福许愿、乞求巧艺。
小时候,我就经常看到妈妈拿着毛衣针一边看电视,一边织毛衣。而且经常是一流行什么花纹,妈妈就会兴致勃勃地学来给我们织。但是妈妈动作比较慢,经常要半年一年才能织好一件毛衣或者毛裤给我们穿。这时就会有新的花纹流行。虽然没有赶上潮流,但对我来说却很舒适,很暖和。至今,我的衣柜里还有一件豆绿色的毛衣,上面的花纹是“美国大平针”。毛衣很厚重,我不常穿,这好像也是妈妈给我织的最后一件毛衣。因为后来慢慢不流行织毛衣了,手工制作输给了机器成衣。而在妈妈织毛衣的那几年里,我也跟着妈妈学了一段时间织毛衣。一开始学“起针”,学“平针”,然后学织围巾,织帽子,后来学各种针法,什么鱼骨针,美国大平针,波浪针……。不过小时候的我一开始还兴致盎然,不一会就像“小猫钓鱼”一样跑出去玩了。所以,至今我也就是个“三脚猫功夫”,没能完整地学会织毛衣。
后来到了奶奶家,才知道奶奶和姑姑都是裁缝,不光会做衣服,还会绣花。三分钟热度的我,又嚷嚷着要学绣花和做衣服。奶奶给我找来碎布头和针线,帮我绷好绣花绷,从最简单的针法开始教我如何绣花。还没学几天,我就在自己的大衣上绣了个撑伞的小鸭子,兴冲冲地拿给奶奶和姑姑看,被她们好一通夸。顿时我就觉得这个小鸭子是我的得意之作,我要天天穿着它。耳濡目染之下,我学会了锁扣眼,纳鞋底,编盘扣……缝纫机在我的脚下踩得像个小风火轮,做个小裙子啥的更是不在话下。那时候的我总会被左邻右舍的奶奶或者婶婶摸着小手说,“你看看这手巧的!这怕是‘七仙女儿’的手吧!”“你看看这手指翘得这么高,手不巧才怪呢!”……长辈们这些善意的赞美,让我喜欢上了手工活儿。甚至我当时的理想就是做个“服装设计师”。
当我那时知道“七夕”就是“乞巧节”时,我就特别喜欢这个节日。我到处询问怎么过“乞巧节”,因为我希望可以在这个日子里让我的手更巧一些。可是日后繁重的学业让我渐渐疏远了它,绣花绷和针线篮被束之高阁,就连我的理想也被我抛诸脑后。现实中的我并未向着理想一步步前进,而是渐行渐远。
当我再一次拿起针线时,这些手工活儿已经被称作“女红”,散发着历史的气息,都快成文化遗产了。许久不碰女红的我,已经忘记如何盘扣,如何制作一双布鞋,笨拙的针脚一如我刚学针线时一样。只可惜,现在已没有人在旁边指点我了。
楚志静
|
|
|